德里达
【生卒】:1930—法国文艺理论家、后结构主义的解构批评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他是20世纪60至70年代法国最具诱惑力且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他从结构主义语言学中冲出来,建立了一套反结构主义和反一切传统、权威的思想体系。著作有:《论文字学》(1967)、《文字与差异》(1967)、《声音与现象》(1967)、《立场》(1972)、《绘画的真理》(1978)、《人的目的》(1980)等。他接受了索绪尔关于在语言中“只有无肯定项的差异”的观点,即承认了语言中能指和所指包含的各自不在场的两个系列:能指系列和所指系列。结构主义者认为正是语言中各种在场与不在场的语符的差异和相互组成的不可分离的结构导致符号意义的确立,而德里达却反向思维,认为正因为每一语符总是因与别的语符相异才能界定自身意义,那么,这一语符也就必然留下其他语符意义的印迹。由此,他提出了“互文性”的概念,认为任何一篇作品里的语符都与未在作品里出现的其他语符相关联,所有文本都必然是“互文”的,因此,作品的意义总是超出文本范围,在一个更大的联想网络中变化游移。德里达否认本文有终极意义,否定本文有任何内在结构或中心,认为本文是一个“无中心的系统”。“互文性”和意义游移是从语言的心理学角度消解结构的有力武器,导致了阐释的相对主义和对读者审美态度的重视,并为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提供了启示。德里达的解构理论从语言学的反叛开始并引向对西方传统中“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系统批判。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和文艺心理学大辞典有关的内容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秦穆公如何善用人才,对待自己的大臣
- (一)主动承担战败责任,善待谏争的大臣和战败将领,痛悼阵亡将士秦穆公33年春,他发动殽之战。百里奚、蹇叔见劝谏无效,于出师之日“哭之。
-
- 孔子门人曾子故里在哪里
- 曾子又叫曾参,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山东作为孔孟之乡,人文色彩浓厚,曾子也是山东省嘉祥县人,这点从史记和建筑遗迹上都可以看出来。
-
-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 “文景之治”是可与“贞观之治”媲美的太平盛世,然而,对“文景之治”起了很大作用的汉文帝也避免不了和其他皇帝一样的缺点:宠幸小人
-
- 董卓的盗窃之道
- 董卓初以虓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势,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大以刳肝斫趾之性,则群生不足以厌其快,然犹折意搢坤,迟疑凌夺,尚有盗窃之道焉,及
-
- 子婴推动了秦朝的灭亡吗?
-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逝,赵高、胡亥和李斯合谋发动沙丘之变,由此胡亥登上了天子宝座,并矫诏赐死皇长子扶苏,随后打算对名将
-
- 将介之推局限于忠孝 是对他的矮化!
- 介之推的传说在民间流传开以后,他几乎成为忠臣与孝子的代言人,但尽管如此,历朝历代都有人对介之推的传说提出质疑,如《荆楚岁时记》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