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斯
【生卒】:1921—德国文艺理论家、接受美学的创始人。他毕生从事接受美学的研究,与伊瑟尔等人共同创建了一个以审美主体欣赏、接受审美客体的具体过程为研究中心的接受美学流派。他以伽达默尔的阐释学作为方法论的基础,吸收了英伽登现象学文学本体论思想和穆卡洛夫斯基“空白”理论的部分观点,并对利泽尔的阐释学理论和萨特的“恢复读者地位”的理论进行改造,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以读者中心论和文学效果史论为主体的接受美学理论体系。1967年他以《研究文学史的意图是什么?为什么?》为题在康士坦茨大学发表就职演说,引起文艺理论界的极大轰动,被公认为接受美学的宣言。1970年此文改题为《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公开出版。1972年姚斯出版了《审美经验一辩》,标志其美学思想的转折,自此将审美经验作为自己的研究领域,从读者中心论转向注重审美经验的探讨。1977年出版的《审美经验与文学阐释学》这部著作,是姚斯在审美经验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著作中充满了对早期理论的批判,重点研究了审美经验的基本结构及其三个层次和五种类型。他强调审美经验的基本结构应包括审美实践的三项基本活动,它们是:“诗”——生产的活动;“审美”——接受的活动;“净化”——交流的活动。指出人类的审美活动是艺术的生产、艺术的接受、艺术的交流共同组成的。审美经验的三个层次是:表层是审美“愉悦”,中层是艺术“欣赏”,最高层是审美“净化”,是产生全新经验的审美层次。审美经验的五种类型是:联系型认同、敬慕型认同、同情型认同、净化型认同和反讽型认同。上述五种认同模式,包括了文艺作品审美效果的不同实现方式。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和文艺心理学大辞典有关的内容
网友喜欢读
推荐阅读
-
- 蔺相如人物简介
-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上卿,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先为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后来官至上卿。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
-
- 王翦离间计除李牧
- 秦国灭掉了韩国后,想一鼓作气再灭掉赵国,就派遣大将王翦、杨端和率领几十万大军分两路进攻赵国。一路由王翦任统帅从太原直接进逼邯
-
- 李牧:首位击败匈奴的名将
- 李牧是赵国名将,出生年月不详,死于公元前229年。李牧和白起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做出无数贡献,最后却被国君杀害。李牧的死比白起更惨,因
-
- 孟子谏齐宣王不伐燕国
- 齐国征伐燕国,杀了燕王姬哙。齐宣王向孟子请教:“有人劝我不要吞并燕国,可又有人对我说可以吞并它。以一个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攻伐另
-
- 晋惠公和庆郑:被评价为一对花样作死的君与臣
- 背信弃义的晋惠公晋公子夷吾为了夺嫡,许给秦穆公五城来助自己复国,然而秦穆公扶持夷吾当上晋国国君之后晋惠公(也就是夷吾)开始后悔
-
- 詹天佑修建铁路,詹天佑如何解决技术难题
- 詹天佑(1861—1919年),字眷诚,号达朝。广东南海人,居住在湖南省,原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中国首位杰出的爱国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