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珊王朝銀器
在薩珊王朝(Sassanian)時代,典型的代表物爲華麗的銀器,而在宮廷的宴會上大量使用這些銀器,特別是於盛大的密特神(Mithra)節慶中的密拉根(Mihrgan)。在一些重要的時機上,往往最後將銀器展於賓客之前,尤其是呈現於外國使者,或是一些具有影響力的部落酋長之前。大約在西元3~4世紀時,所流行的形狀爲圓頂式,亦即一個球狀的淺顯部份位於圓環底部。最常用來製造這種碗狀實體本身的方法,爲繞着一個旋盤旋轉,因此便會藉着平行刻線的過程,留下行進的軌跡。最偉大的例子便是裝飾許多圖案的大浮雕,爲以敲出花樣的方式分別刻出不同的形狀,並附着在容器的內部。通常,在內殼部份爲各自分開,上載有許多圖案。其中一片較爲單純的圖案上,裝飾物僅限於以雕刻的方式表現,至於在浮雕最顯眼的地方,常在表面鍍上銀混合物。稍後在西元五至六世紀之時,有更多不同形狀的器皿已證實其存在之年代,包括牛角杯(rhyta),其上裝飾有人的半身或動物的前半身塑像。其他尙有常見到的橢圓形碗,笨重的碟子,如壺般的大口水罐,及細頸瓶等。
在此有二個主要的裝飾主題群。首先是由薩珊王朝的君王們爲代表所組成,可能是描寫他們登基的景象,或是經常從事馬上的狩獵活動。這些君王各自所戴用的王冠,有時可自他們所鑄造的錢幣中加以辨識。像是大夏王國(Bactria,今阿富汗“Afghanistan”北部)的諸位統治者,本爲貴霜王國的(Kushanshah)王子。其他未被辨識出的王冠,可能是屬於那些未被記載的王子。薩珊王朝的服飾特色是長外衣及寬鬆的褲子,從頸子至足踝有隨風飄揚的帶子,象徵其王室的身份。不像是中世紀時的騎兵一般,薩珊人騎馬不用馬蹬,其混合式的弓爲以手指拉開,然後如同歐洲騎兵一般將箭搭在弓之左側。在最早的作品群中(西元第四世紀時),狩獵的王子與二種龐大的動物交戰,也就是獅子和野熊。於第五至第六世紀之時,最常見的獵物爲一種無害的食草性野羊或瞪羚。第二個主題群爲由對古典銀器文體風格的修正。當時所流行的主題爲酒神節。通常在強調女祭司的聚會形式。他們將女子獻給神明,就如同將來自羅馬神殿的戰利品獻給薩珊聖堂上的瑣羅亞斯德敎。在稍後的文體中,作爲所提到解釋瑣羅亞斯德敎圖案象徵的修正。
在地方中心,薩珊王國庭院中的銀器有無上的權威,以致有模仿製作的產生。最著名的是在裏海(Caspian)的海岸所發現,可辨認出其在風格上有修改過。在大部份的鄰近地區,特別是在粟特(Sogdia)上的歐瑟斯(Oxus),以及曾在西元380年之後佔領阿富汗的基塔瑞特(Kidarite)匈奴(Huns)之間。雖然由於他們的宗敎習慣,曾於西元651年之後佔領薩珊王國的穆斯林(Muslim)阿拉伯人留下了大筆的銀質器皿,而這些獲得勝利的武士便時常耽溺於薩珊王朝式的酒宴,甚至在幾個碗中有可以明顯地看出爲阿拉伯人權勢影響下的時期作品。而在其他作品中,顯示出在穆斯林回敎(Muslim)伊朗的王子們,例如希拉士(Shiraz)的王子,阿都阿都拉(Adud.Aldaula,西元949~983年),布哈拉(Bukhara)的薩曼王朝(Samanids),以及塞爾柱土耳其人(Seljuk Turks)等的影響下誕生的傳統復甦。不可避免地,在近代仿古物的外觀一直受到懷疑,但對這些古物的偵測主要還是依照對當時流行風格的判斷。關於文物的鑑定問題已喚起對一些作品的熱烈討論,而這些作品出土的地方缺乏完整的舊觀。
補充讀物
Carter,M.and Grabar,O.Sasanian Silver,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1967).Erdmann,K.“Zur Chronologie der Sassanidischen Jagds-chalen”,Zeitschrift der Deutschen Morgan-landischen Gesellschaft Vol.XCVII,2,(1943)pp239-83.Ettinghausen,R.From Byzantium to Sasnian Iran and the Islamic World,Leiden(1972).Porada,E.Ancient Iran,London(1965).
爲西元第四世紀的銀碗,上有飾以騎在獅上的女神娜(Nana)的雕像。現存於倫敦大英博物館。
左下圖/西元360年的盤子,上有瓦拉倫二世貴霜王獵野豬的景況;直徑28公分;現存於列寧格勒之赫米塔基博物館。
西元第五世紀的薩珊王朝銀碗;披露茲獵瞪羚的情況;直徑22公分;現存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西元6~7世紀,鍍銀之細頸瓶,上雕有收穫葡萄之景象,現存於倫敦大英博物館。
右上圖/一個女人頭及水牛頭,爲西元第五或第六世紀裝飾的牛角杯,現存於克里夫蘭之藝術博物館。
在回敎統治下的薩珊尼風格碗。其上有回敎獵人,年代約爲西元第八世紀,現存於列寧格勒赫米塔基博物館。
-
- 川岛芳子或是双性恋 遭日本养父强奸改变性取向
- 资料图:川岛芳子戎装照在日本的谍海中,“巾帼女豪们”的手段丝毫不逊于男子,而这些女谍中的头号人物,无可争议的当数川岛芳子。她的活
-
- 齐桓公是怎么死的?齐恒公死因竟如此凄惨!
- 齐桓公简介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其祖先原为吕氏),名小白。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
-
- 武庚叛乱
- 公元前1066年二月底,姜太公与周武王率军伐纣攻入朝歌,商军战败,血流飘杵。武王斩纣头,杀妲己,报了囚父之恨。
-
- 晋文侯为何取名为仇,晋文侯夺回君位
- 取名为仇晋文侯,姬姓,名仇,晋穆侯之子,母亲姜氏是齐国宗室之女。晋穆侯四年(公元前808年),晋穆侯迎娶姜氏为夫人。晋穆侯七年(公元前805年
-
- 介子推必须死为什么?
- 今天寒食节,源于被焚于山的介之推先生。据说重耳被迫流亡,他一路侍奉,甚至在途中闹饥荒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主人食用。重耳流亡回
-
- 介之推是否真的有必要割股侍主?
- 《东周列国志》中描述了一段情景,重耳途径卫国,卫国国君不以礼待之,以至于重耳没有饭吃,“是日,公子君臣尚未早餐,忍饥而行,看看过午,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