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瓷
中國藝術品味的一個特徵是對陶瓷的高度鑑賞力與了解,這對於陶瓷在中國文化上的地位有深遠的影響,而對於全世界陶藝的地位與品質,影響更大,甚至英文就乾脆用「中國」(China)一字表示高品質的瓷器。
陶藝之中,技術與設計齊頭並進,因爲材料與生產技術是控制成品的主要因素。中國陶匠最大的貢獻之一就是發展出高溫煅燒的瓷器及相配的釉料。瓷坯與釉都含有高量的礬土和矽土,使煅燒過的瓷土牢固且具易熔性(fusibility);這種瓷土的自然熔點遠在一般瓷窯火力之上,因此瓷匠添加足夠的鉀或鈣,把熔點降低到攝氏1200°—1350°,適合窯中的火力範圍。甚至這樣的溫度也還是不易達到或使之持續達所需的時間——這是建窯者必須克服的一個問題。最初他們設計出一種簡單的上升氣流坑式窯,在中國東部後來被效果更好的下降氣流單室窯取代。到了十三世紀,應運產生一種向上攀升的多室窯,也就是跟現在日本所使用的登類似的一連串下降氣流窯。中國的「龍窯」是一個火頭連續不斷的邃道,以保持斜坡上強勁的上升氣流。
中國各地都出產灰色坯上塗以含鐵釉料的單色瓷器,品質在宋朝臻於顚峰(西元十一到十三世紀)。在中國所有的製瓷方法中都可見的還原煅燒,造成了釉彩所含的綠、藍、灰、棕黑,乃到深黑等色澤,以及灰色的坯身。這些瓷器對於釉料的處理極爲高明,其外觀潤澤柔和却不至閃閃發光。顯然與玉石相近的品質與效果是評價的標準,而美麗簡單、靠轉盤製作的造形,造成陶藝的若干古典傑作。其中最偉大的兩件,一件是十一到十二世紀之間的開封汝瓷,一件是十三到十四世紀之間的龍泉青瓷。
白身的瓷器稍晚在中國北方也平行的發展,它們有獨特的質感與形式。陶匠從進口的銀器獲得靈感,製成一種在邊緣與底部有優雅的塗飾的薄瓷器皿,這原來是瓷器問世前的白瓷的特色。此類白瓷中最雅致者應推定瓷,具有象牙光澤的釉,和薄却不透明的壁。雖然七世紀已做到可呈現半透明感的程度,但尙須相當時間來充分運用這種技巧,尤其是用它盛裝酒或食物。景德鎭窯自十一世紀以至今日,都以製作精瓷見長。此地產出了一些全世界最好的白瓷;它的特色是純白的坯,加上一種名叫影青的淡藍色半透明釉。宋朝(西元960~1279年)流行的裝飾是釉下切割的一根線條,在這種半透明的材料下表現出特殊的質感。
在一個家用器具都用陶瓷製作的國家,存在著耐用的重型瓷器是理所當然的。値得注意的「平民」陶瓷包括用化妝土裝飾的罐、碗、枕頭等,最先在北方製造,統稱磁州瓷,後來全國無數磁窯都有生產。在透明釉下面以化妝土繪畫,造就了若干全世界最強烈的裝飾性圖案。這個傳統是後來著名的「青花」氧化鈷底釉的基礎。
還有一種地方性的陶藝傳統即福建的「茶瓷」(Tea-ware)。首創於福建西部的建陽地區,它有巧克力色的坯和很厚的深褐色釉,釉因質不純會產生條紋狀效果,稱爲「兎毛」。這些窯出產的碗,由十三、四世紀杭州地區的寺廟盛行的禪宗佛敎用作喝茶之用。這些碗的儀式性極爲強烈,因此來中國習禪的日本人,把它們帶回故鄕,並且以寺廟的所在地(天目山),爲它們命名爲天目。這是所有倣福建瓷器的統稱。
補充讀物
Gompertz,G.StG.M.Chinese Celadon Wares,London(1958).Gray,B.Early Chinese Pottery,London(1953).Palmgren,N.,Steger,W.,and Sundius,N.Sung Sherds,Stockholm(1958).
龍泉青瓷碗,直徑14公分,現藏於倫敦大衞德基金會。
左下圖/汝碗,直徑17公分,現藏於倫敦大衞德基金會。
影青杯,高9公分,現藏日內瓦屬私人收藏。
上圖/定碗,直徑28公分,現藏於倫敦大衞德基金會
下圖/天目兎毛碗,直徑10公分,現藏於牛津愛胥茉林博物館。
-
- 孔子之死
- 孔子的年纪一天天大了。老天又不作美,不幸的事情接踵而来。六十九岁上,他的唯一的儿子孔鲤死了。作为一个父亲,看见自己的儿子死在自
-
- 妺喜: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女间谍
- 有施国是与夏朝同时期的一个小国,它的国内有一位叫妺喜的美女很有胆识,商便是在其帮助下灭掉了夏,她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间谍。
-
- 清末代皇帝溥仪: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 1908年11月的一个寒冷冬夜,宫中突然派出一大队的太监来到醇亲王府,在好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一个半睡半醒的孩子在父亲及乳母的陪同下被
-
- 晋文侯为何取名为仇,晋文侯夺回君位
- 取名为仇晋文侯,姬姓,名仇,晋穆侯之子,母亲姜氏是齐国宗室之女。晋穆侯四年(公元前808年),晋穆侯迎娶姜氏为夫人。晋穆侯七年(公元前805年
-
- 晋文公为何杀介之推,还采取极端行动—放火烧山?
- 当介之推隐居绵山以后,晋文公放火烧山,实在让人有些想不通。即使是善意的目的,这种暴力性的行为也有一种不和谐之感。究其原因,晋文公
-
- 丑女钟离春自荐做王后
- 说到中国历史上的丑皇后,也许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贾南风,这个引发西晋八王之乱的“黑颜祸水”。贾南风有多丑,且看以下这两段“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