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提阿聖杯

安提阿聖杯(Antioch Chalice)是於西元1910年,在安提阿意外挖掘而得。安提阿位於現在土耳其的安大克亞(Antakya),和早期敎會的聖杯相較,這個杯子在製作技巧及形式上均顯得十分特出。此杯出土不久立刻成爲爭論的焦點,因爲有許多穿鑿附會之說,認爲它的年代源自基督在世的時代(若依此說法,它將和杜林屍布“Turin Shroud”年代相當)。

現藏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安提阿聖杯包括了一個未經雕琢的銀製內杯,以及一個鍍銀的鏤空套杯;套杯上雕有以藤蔓加以區隔的十二個人物。第一份硏究報告出現於西元1923年,由艾森完成(G.A.Eisen),題目是:「雕有最早基督、使徒、福音使者畫像的安提阿聖杯。」這份內容繁蕪的出版品暗示內杯部分是耶穌在最後晚餐所用的聖杯,而套杯則源於西元50年;如此,這件物品就比所有現知的基督敎藝術早了兩世紀之久。聖經中馬可福音(Mark)十四章23節記載耶穌在聖餐中僅使用一個聖杯,早期的敎會相信此杯是瑪瑙做的,在六世紀之前,一直是存在耶路撒冷聖墓(Holy Sepulcher)以供朝聖者觀看。而且,「聖杯是耶穌在最後晚餐中所用,而亞利馬士的約瑟夫用此杯收藏了耶穌的血」等傳說到中世紀末期才出現。雖然如此,一般對這份硏究的反應,大部分均認爲此杯是近代的僞造品。

直到西元1954年,藉助科學測試,才辨識出這個杯子的眞實性。但它的主題、年代及製造的地點仍待確定。套杯表面已遭侵蝕磨損,但杯子兩面的中央人物都是耶穌。有一面,耶穌未蓄鬍子,坐在椅子上,頭上以有光圈,他右手的姿勢似乎表示他正在說話,而左手握著書卷雖然我們無法一一指認,但四圍歡呼的人物應當是使徒們。這部分可能正是基督將天國的鑰匙交給彼得(Peter)和保羅(Paul),不過圖上並無鑰匙。這一幕也可能是基督在最後的晚餐時,正在敎訓使徒們。杯子的另一面略微詳細:耶穌蓄髭,坐在使徒之間,左邊有羔,脚下有隻老鷹站在葡萄籃上。很明顯的,這是指聖餐禮、上帝的羔羊和基督的復活;可能是描述最後審判時,復活的基督在天上。綜而言之,杯上的裝飾圖案,在圖面上是指在聖餐禮上,以此杯用來裝酒;而另一方面,又暗喩聖餐禮在宗敎上的意義。

安提阿聖杯的基座低矮,杯腹較深,杯壁飾有鏤空雕刻;這些特質和羅馬聖杯相似,因此被視爲第一世紀的物品。至於第六世紀聖杯的典型造形,可以同一地區的另一次出土聖杯(現存克利夫蘭博物館),或是萊赫聖餅碟爲代表(Riha Poten)(現爲展示聖餐禮所用,存於華盛頓的鄧巴頓·歐克斯硏究圖書室(Dum barton Oaks Research Library and Collection,Washington,D.C.)。在聖餐禮的展覽中,聖杯和聖餅碟放在聖壇上,基督將酒和餅分給衆使徒。安提阿聖杯在造形上雖與一世紀作品類似,但屬於第六世紀物品的可能性較大。杯上人物及藤蔓的處理手法可以在第六世紀拉溫那主敎麥克斯米安(Bisbop Maximian)的王座上發現。

聖杯上並無任何驗證的圖案,保證銀質的純度和製造的所在。因爲久藏地下,聖杯的雕工也不如原來的精緻細膩。雖然敍利亞的藝術活動十分活躍,但到了第六世紀,便漸漸式微。因此,有人認爲聖杯是在安提阿所製。

對聖杯的出土地點也有許多人抱持懷疑的態度。當時同時出土的另一些器物似乎皆屬第六世紀的產品(現藏大都會博物館):一個銀十字架,一個銀質聖餅碟,一對書套以及另一個書套。這裡可能是某社區的敎會奉獻盤。西元1910年在同一地區又出現了一批銀質寶藏,即所謂的哈瑪寶藏(Hama Treasure),這眞是一項奇特的巧合。哈瑪寶藏多數存在巴爾的摩的華特斯藝廊(Walters Art Gallery)。對於這項巧合,人們認爲這些銀製器物屬於聖色吉歐斯(現稱內沙費Risafe)的基督敎城市,因此它們若非在暗地中被挖掘出土,就是被第七世紀逃避阿拉伯軍隊的敎徒埋於此地之不同地點。不論聖杯是否在安提阿(Autioch)出土,我們仍需嚴肅的面對它和這個城市的藝術屬性。那麼,這就表示諸如安提阿這樣重要的省城對早期基督敎藝術的成形扮演部分角色。

安提阿聖杯,由此面可見無鬚的耶稣,高19公分,杯口直徑15公分;杯座直徑8公分,現存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左上圖/萊赫聖餅碟;直徑35公分;六世紀,現存於華盛頓之鄧巴頓·歐克斯硏究圖書室。

左中圖/哈瑪寶藏上一隻鍍銀聖杯上之信徒,高17公分,直徑14公分,約六世紀,現存於巴爾的摩之華特斯藝廊。

左下圖/與安提阿聖杯同時發現的鍍銀書套,28×23公分,六世紀,現存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安提阿聖杯上,耶稣蓄髭的一面,左邊站了一隻羊,脚下有隻老鷹站在葡萄籃之上。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解密刘基(刘伯温)晚年生活
解密刘基(刘伯温)晚年生活
明太祖经常写信给刘基,询问天象,刘基都非常详细地逐条回答,然后将其草稿烧掉。刘基大致说,霜雪之后,必有阳春,现国威已立,应当稍微采用宽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秦王“子婴”为始皇弟成蟜子说——补《史记》秦王婴列传
“子婴”是末代秦王,关于他的出自,由于史书的失载,文献的歧异,至今没有可信的结论。本文参考历来学者的不同意见,重新检讨史料,考订“子
晋文侯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
晋文侯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
公元前785年,晋国第九位国君晋穆侯去世。按照周礼“嫡长子继位”的规定,应该由穆候长子姬仇继位。但是,手握军事权力的穆候之弟(不知
王翦离间计除李牧
王翦离间计除李牧
秦国灭掉了韩国后,想一鼓作气再灭掉赵国,就派遣大将王翦、杨端和率领几十万大军分两路进攻赵国。一路由王翦任统帅从太原直接进逼邯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晋襄公重用赵盾,竟人事决策上的最大败笔!
晋襄公重组三军时,是以狐射姑为中军帅的,赵盾只担任中军佐,即副司令。可是,老资格的重臣阳处父的一番说辞,“赵盾贤于贾季”,让耳根子软
张仪连横
张仪连横
战国末期,秦惠王任用张仪做国相,用连横政策对付诸侯的合纵政策,取得巨大成功。张仪先后去魏国四次,终于劝说魏哀王尊秦王为帝。接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