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教育
国家对全体学龄儿童实施某种程度的普通教育。以立法的形式把适龄儿童的规定年限的普及教育规定为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的任务,便称为普及义务教育。普及教育与义务教育在实施和要求中的含义是有所不同的。在我国,义务教育法还未颁布实施以前,已实行普及小学教育。普及教育一般采用动员和行政的手段推行,公民受教育还是自愿性质的。17世纪,捷克教育家J·A夸美纽斯最早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思想。促成普及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现代工业生产对劳动者文化本质和科学技术知识的大量需求,同时也是各国工人阶级争取受教育权的斗争的结果。美国、英国、法国等国是实施普及教育较早的国家。我国最早的普及教育出现在本世纪初,其主要内容是扫盲教育和普及初等学校教育。20年代出现的平民教育运动,30年代的乡村教育运动和生活教育运动等都是我国早期的普及教育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普及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普及的重点是初等教育。到1981年,全国有近一半的地区小学入学率达95%。从1949年至1981年,共培养小学文化程度以上的学生3.4亿多人。当前我国普及教育的任务是在普及了小学和初中教育的大中城市,普及高一级中等教育;在普及了小学教育的小城市、县和大城市的郊区,普及初中教育,并逐步发展高中和职业教育;在小学教育尚未普及、文盲较多的经济穷困地区、边区和居民分散的牧区,其任务是普及小学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我国普及教育的方向和原则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办学。以国家办学为主,调动农村、工矿、企业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组织的办学积极性;以全日制学校为主,发挥半日制小学、隔日制小学、业余小学等多种形式的积极作用;在学习年限和要求上,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可灵活把握;国家采取多种形式为普及教育培训和提高师资力量。
-
-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 尽管有人把袁氏家族的渊源追得很远,但正史不载,野史不信,笔者只是按照《后汉书》的记载追到袁绍的七世祖袁良那里。
-
- 董卓的家庭
- 董君雅,董卓之父,颍川纶氏尉。池阳君,董卓之生母,只知封号,未知其姓氏(一说姓牛),年九十,于郿坞坞门被斩首。
-
- 商均墓为何历经多年仍受到虞城世代百姓的祭拜
- 商均虽然被太史公定论为不肖,没有能力承继帝位,可能不是一位出色的政治领袖,但他绝对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海内经》说,义均是始为巧
-
- 苏秦合纵
- 苏秦,东周洛阳人,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他出身农家,素有大志,到东方的齐国去求学,拜在鬼谷先生的门下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他学有所
-
- 文侯与虞人期猎原文,文侯与虞人期猎翻译
- 文侯与虞人期猎原文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
-
- 魏文侯用才之道
- 吴起(约公元前440—前381年),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改革家。汉族。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