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教育

在多民族国家里对人口居于少数的民族实施的教育,简称民族教育。在中国,民族教育指对汉族以外的其它民族进行的教育。我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其社会经济发展大多比汉民族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少数民族绝大多数是文盲,甚至有些还处于刻木和结绳记事的原始状态。50、60年代在少数民族地区主要进行扫盲教育和发展小学教育,并建立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管理机构,发展了中等专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目前,少数民族已初步形成了完整的民族教育体系。有的少数民族的普通教育已相当或接近于汉族,形成本民族的教育体系,如朝鲜族壮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特点是:基础薄弱,发展很快;质量还不够高;居住地区特殊,办学形式多样。少数民族大多数居于高山地区、牧区、林区、边境地区,不易集中办学。因此,少数民族地区一般采取适当集中并辅之以分散等多种形式的办学方针。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多数是单一民族学校,杂居区多是各民族合校。民族合校中有按民族编班的,也有各民族混合编班的;少数民族教育使用本民族语文教学。根据各民族语言文字本身的情况和通用程度,各个少数民族学校学习和使用民族语文的情况大致有四类:一种是学习本民族语文,用本民族语文授课,同时学习汉语,中学以上教育多以汉语文授课,如蒙、藏、维等民族;一种是以学习汉语和利用汉语为主,本民族语文作为一门功课在小学阶段开设,如壮族;一种是学习汉语,以本民族语作为辅助教学语言,在有语言没有文字或文字不通用的民族一般采用这种形式,如鄂伦春等族;最后一种是完全学习汉语,在汉族聚居群的少数民族一般是如此,如回族满族。实施少数民族教育,要从少数民族学生实际特点出发,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教育方针政策,以促进各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袁绍家族四世三公,传承的到底是什么?
尽管有人把袁氏家族的渊源追得很远,但正史不载,野史不信,笔者只是按照《后汉书》的记载追到袁绍的七世祖袁良那里。
清末代皇帝溥仪: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清末代皇帝溥仪: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1908年11月的一个寒冷冬夜,宫中突然派出一大队的太监来到醇亲王府,在好一阵手忙脚乱之后,一个半睡半醒的孩子在父亲及乳母的陪同下被
魏文侯招贤兴国
魏文侯招贤兴国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争霸中原。统一的周王朝崩溃了,天下分裂成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有秦、楚、燕、韩、赵、魏、齐七
秦桧曾向宋高宗赵构提出建立“两个宋朝”?
秦桧曾向宋高宗赵构提出建立“两个宋朝”?
秦桧在未做宰相以前,曾扬言道:“我有两条妙策,可安天下。”当时相位出缺已久,有人问他道:“你既有妙策,何以不言?”秦桧道:“朝廷没有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