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作的結構:底色
繪畫常用的支架(Supports),尤其是木板及帆布,通常會先飾以一層底色,以表現出平面所要的顏色、質感及多孔性。底色的製法,基本上都包括了一有機膠結劑,如油或膠漿,及不起化學作用的固體,但顏色則沒有限制,底色的原料可因時、地而異。膠結劑過去曾包括動物膠及魚膠、軟燥油,以及蛋、水、油和樹脂等的乳液。無作用固體可以是石膏(gypsum)、石灰(chalk)、輕石(pumice)、赭石(ocher)以及赭土顏料(umber pigments),另外還有鉛(lead)或鋅白(zinc white)、高岑土(kaolin)及陶土(clays)、石英(guartz,或矽,silica)、及滑石(talc,矽酸鎂水合物,hydrated magnesium silicate)。一般較粗糙的粒子會產生多孔及柔軟的表層,而細密的粒子則會形成少孔及脆弱的表層。
底色的構造及塗漆會影響油彩的性能,因爲它控制了溶解液的吸水程度及乾燥率。它也直接影響成品的視覺效果,因視覺效果一部份要倚賴底色遮蓋骨架或暴露骨架的質感。底色的顏色極重要;發現於早期義大利或佛蘭德斯(Flanders)板畫上的鮮豔白色底色,會透過油彩層把光反射出來,從而增加它的亮度及光澤。而深顏色底色則較會吸光並減低油畫的色調。
底色的功用是物理加上美學。寫繪畫論文的作者也察覺到底色的重要性,並極注意它的製作。十四世紀後期琴尼尼的「藝術之書」(Il Libro dell'-Arte)描述了一種義大利白石膏底色的製造方法。它包括了由硫酸鈣及羊皮紙膠混合而成的濕冷物。如果將粗白石膏,即較粗大的白石膏(Gesso grosso)作首幾層,繼之是八層或更多的幼白石膏(gesso sottile);這樣便可形成一種結構較細、可於乾燥後打磨成類似象牙表面的白石膏,此乃這時期細緻準確的繪畫之準備工作。在北歐,土產的石灰(碳酸鈣)則代替了白石膏。
在威尼斯,潮濕的氣候及大型畫布的使用並不宜用白石膏,因爲它脆弱而易濕。瓦薩里(Vasari)的「論技巧」(On Technique;西元1550年)中,提到威尼斯畫家發明了一種油質底色,即把麵粉、胡桃油及白鉛製成的漿,用刀子塗抹在帆布上。瓦薩里指出油性底色的好處在於柔軟,而大型布可被捲起以便運送。但其不便處於不易乾燥之處。在十七世紀狄奧多爾(Theodore de Mayerne)的文稿指出,把赭土加於鉛白底色中可加速乾燥。
十五世紀佛蘭德斯及德國畫家,偶爾會用油及白鉛作爲白石膏層的準備層,而十七世紀英國畫家則較喜愛純油性底色。至十七世紀,大型及迅速完成的畫作的需求大增,因此有色底色,尤其紅色或褐色極爲風行。這讓藝術家的作品,有不同變化的色調,包括中色調、較淡或較深的色調,同時底色亦淸晰明朗,或輕微塗上淡釉或淡色以形成中間色。不同的有色油性底色組合,或白底色上再加一層有色準備層,在十七至十八世紀應用頗廣泛。到了十九世紀,商業生產的有色底色才中斷;鉛白混以乾燥油,偶爾加上石灰以增加體積,成爲一般作畫的準備方法。近25年來,白色丙烯乳化劑(acrylic emulsion)配上內烯溶解液常被當作是繪畫準備劑。
補充讀物
Faidutti.M.and Versini,C.(ed.)Le Manuscrit de Turquet de Mayerne,Lyons(1970).Maclehose,L.S.(trans.)Vasari:On Technique,New York(1960).Thompson,D.V.Cennino Cennini:the Craftsman’s Handbook,New York(1960).
勒南兄弟的學生:三男人與一男孩;油畫;53×63公分;十七世紀中葉;現存倫敦國家畫廊。
十七世紀極流行中間色調的底色,經常將灰色層蓋於紅褐色層上。它可使藝術家迅速地透過不透明淡色及透明釉彩,達到多姿多彩的效果。在這幅油彩素描中,藝術家於左方數來第三個人像上幾乎沒有用到深或淺色的筆劃,以便在中間色調的背景上,強調其設計的重點。最左方的人像似乎較完整,事實上藝術家僅以底色顯露出人物所穿的短上衣外型而已。
狄奧多爾的十七世紀法國文稿的複印本;現存倫敦大英圖書館;斯隆編號MS.2052。這個片段描述了準備油畫所用的帆布的步驟,並描畫了通常使用的刀畫。
-
- 妺喜人物简介 揭秘妺喜是怎么死的!
- 相传夏桀攻打过岷山,得到了两位名为琬和琰的美女。这两个女人不仅长得妩媚,还很会跳舞,桀陷入了对她们的迷恋,还把她们的名字刻在了华
-
- 晋襄公为什么要打击秦人
- 晋献公时灭掉虢国,据有崤函之地,卡住秦国东进的通道,使秦国不能出关到中原称雄。挺进中原,是秦人的长期打算。鲁僖公三十年,秦晋联军围
-
- 晋襄公继承君位,皆用父亲生前所用的重臣
- 晋襄公,姬姓,名欢,晋文公之子,母逼姞,继位前称公子欢。晋文公九年(公元前628年)冬天,晋文公去世,公子欢继任晋国国君之位,是为晋襄公。晋献
-
-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 司马错与张仪就伐蜀或是伐韩的问题,争论于秦惠王之前,司马错主张伐蜀。张仪说:“不如伐韩。”惠王说:“我愿听听你的意见。”司马错张
-
- 苏秦是怎么羞辱张仪的?
- 苏秦是怎么羞辱张仪的?他的目的是什么呢?且让我们细细道来。
-
- 雍正治贪
- 雍正是怎么治贪的?且让我们跟着历史的脚步,前去一探究竟。雍正的前任圣祖仁皇帝康熙,亲手创造了一个“太平盛世”,也留下了严重的后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