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教育思想的先驱——王充

王充(27~约97)是我国汉代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无神论思想家。字仲任。生于东汉建武三年(公元27年)会稽上虞(现在浙江省的上虞县),卒于和帝永元中期(大约公元97年)。他青年时到京师太学读书,受到著名的儒学大师班彪的指导。王充自幼好学,成年后博学多才。他性格耿直,对当时的社会恶习和迷信持毫不妥协的态度,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弃官不做,回到乡间著书立传,教授学生,潜心研究学问。王充晚年的生活十分困苦,70岁左右因病而终。

王充一生通今博古,撰写了大量的著作,但保留至今的只有《论衡》一书,现存30卷84篇(原有85篇,但其中的《招致》篇仅存有篇目)。《论衡》继承了前代思想家荀子、桓谭等人的唯物主义传统,又吸收了儒家法家墨家道家诸家的思想和自然科学成果,是一部涉及范围十分广泛,论述又非常新颖的哲学名著。

今天我们说王充是创造教育思想的先驱,这是因为早在1900年以前,王充就从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教育思想。他从人性可以改变的观点出发,认为人的知识、才能、道德品质都是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和改变的。他举染丝为例子,说明在不同的环境和教育下可以改变人的善恶品质。他说婴儿“本无争夺之心”,也没有“推让之心”,但长大以后,由于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可以养成“推让之心”。他在《率性》篇中,提出了“教训之功”,“渐渍之力”,阐明了教育对培养人的作用。

在教与学的原则和方法上,王充否认“生而知之”的唯心主义观点,强调学以求知。他认为学习过程,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去接触外界的事物,之后经过思维,去伪存真,达到理性认识。为了证明知识是否正确,还要在实践中检验知识的可靠性。这样就形成了“目见口问”-“以心意议”-“效验有证”的认识公式,构成了他的唯物主义教学论基础。他还提倡独立研究,独立思考,破除偶像,坚持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这对发独立思考,发扬人的创造精神是有极其重要意义的。

王充在学习目的上强调学以致用,他说:“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即徒诵读,读讽术,虽千篇以上,鹦鹉能言之类也。”(《论衡·超奇篇》)这与那些只知卖弄学问,猎取功名利禄,阻碍学术发展的流俗是背道而驰的。

王充的教育思想贯穿在他的整个哲学思想体系之中,他对教师的修养等也有许多论述。王充还著有《讥俗》、《政务》、《养性》等书,可惜未能流传下来。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文曲星是什么?为什么要拜文曲星
文曲星是什么?为什么要拜文曲星
古代民俗中,主管功名利禄的神灵,除了禄星及由其演变出来的文昌帝君外,还有所谓的魁星或称为“文曲星”,它是文昌帝君的重要随从之一。
齐桓公庭寮求贤
齐桓公庭寮求贤
齐桓公一心想称霸于诸侯,他懂得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的道理,积极地招贤纳士。其中流传着这么个故事。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
晋惠公的忘恩负义引发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战争
晋惠公的忘恩负义引发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战争
公元前650年,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并做了晋国的国君,这就是后世称呼的晋惠公。夷吾即位后,秦国大将公孙枝住在晋都,索取
董卓生平
董卓生平
董卓诞于永和五年(141年),生来具备过人的怪力,能在马上左右开弓。年少时游历羌胡聚居地,与豪帅结交。后从事耕作,豪帅来访时以谋生的
晋文侯为何取名为仇,晋文侯夺回君位
晋文侯为何取名为仇,晋文侯夺回君位
取名为仇晋文侯,姬姓,名仇,晋穆侯之子,母亲姜氏是齐国宗室之女。晋穆侯四年(公元前808年),晋穆侯迎娶姜氏为夫人。晋穆侯七年(公元前805年
介子推必须死为什么?
介子推必须死为什么?
今天寒食节,源于被焚于山的介之推先生。据说重耳被迫流亡,他一路侍奉,甚至在途中闹饥荒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主人食用。重耳流亡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