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印刻——优教的关键期
1937年,奥地利生物学家劳伦茨(K.Z.Lorenz)发现,动物能力的获得有一个关键期,在这个短暂的时期内,动物对某种特定对象能够形成一种永久的铭记。如刚出壳的小鹅,会把最初看到的活动对象当做母亲紧紧跟随。这一活动对象可以是母鹅,也可以是一只玩具鹅,甚至劳伦茨本人。这种现象被称为早期“印刻”。如果小鹅出生几个至十几个小时内没有见到任何活动的对象,这种“印刻”便不能再发生。
20世纪60年代,两位美国科学家休贝尔(D.H.Hubel)和威萨尔(T.N.Wiesel)发现,如果在猫崽出生后将其眼睑缝合,持续4个月剥夺视觉刺激,猫儿就会永久失明。若在幼猫出生4个月后再剥夺其视觉刺激,就不会导致永久性的视觉缺损。这就是著名的“盲猫实验”。研究发现,盲猫的大脑皮层视觉区的大多数神经细胞都失去了对光的反应能力。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视觉区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络点——突触的数量也比正常猫大为减少,视觉通路中的神经细胞也有轻度萎缩和丧失。盲猫实验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明显的事实:动物的某种能力在发展的关键期如果不给予相应的刺激与训练,就会发生某种缺陷,这种缺陷从本质上来说,是脑细胞结构和功能发生了退化!
在人类早期发展过程中,同样存在关键期。那些由野兽养育或隔离人世的孩子,如印度森林里的狼孩,由于失去了早期的社会生活环境与教育,最终都难以重返人类社会成为智力正常的普通人。而二次大战中躲进深山老林隐居了28年的日本人横井庄一和我国的“白毛女”罗昌秀,一旦返回人类社会就很快适应了环境,恢复了正常人的生活。许多研究表明,在发展的关键期里,个体处于最佳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对适宜刺激有极高的敏感性和同化作用。如果此时给予恰当的学习和训练机会,某种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而关键期过后,这种能力就很难再达到他本来应该达到的水平。因此,有人把关键期亦称为敏感期。研究发现,0~6岁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个性发展的关键期。正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而不同的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也不同。2~3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学习书写与绘画的关键期;4岁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最佳期,4岁是对儿童进行图像视觉辨别训练的最佳期;5~6岁是掌握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而数概念发展的最佳年龄是5~6.5岁。
趁热打铁才能成功,亡羊补牢式的教育不足为取。优教必须紧紧把握早期发展的关键期。
-
- 李淳风推背图最后一句 道破万古天机?
- 预言是一个汉字词汇,读音为yùyán。是对未来将发生的事情的预报或者断言。一般来说预言指的不是通过科学规律对未来所作的计算而
-
- 武庚叛乱
- 公元前1066年二月底,姜太公与周武王率军伐纣攻入朝歌,商军战败,血流飘杵。武王斩纣头,杀妲己,报了囚父之恨。
-
- 晋文侯为什么勤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
- 公元前785年,晋国第九位国君晋穆侯去世。按照周礼“嫡长子继位”的规定,应该由穆候长子姬仇继位。但是,手握军事权力的穆候之弟(不知
-
- 狐偃是如何将晋文公推向复国的道路的?
- “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是人生中的指路明灯,是我们前行的力量源泉……中华民族超越千年
-
- 秦始皇何时对王翦起了疑心
- 灭楚之战中,几十万大军在楚地按兵不动,这不免令人起疑。因为,万里进军,求的是速战速决,要是耗在那里,再好的时机也会耽误的。可是,秦始皇
-
- 淳于髡借机讽谏齐威王
- 齐威王八年(前371),楚国派遣大军侵犯齐境。齐王派淳于髡出使赵国请求救兵,让他携带礼物黄金百斤,驷马车十辆。淳于髡仰天大笑,将系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