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授业、解惑”的韩愈

韩愈(768~824)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双亡,由他的嫂嫂抚养,学习十分刻苦,博览经史百家之书,25岁的时候中了进士。做过县令、刺史、吏部侍郎。

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他为人刚正忠义,曾经数次被废黜下迁,一生境遇坎坷。

作为教育家,韩愈在整顿唐代中央教育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他对地方教育也很热心。凡是经过他指教过的人,都自称“韩门弟子”,这也是一种荣誉。他把儒家的经典作品《》、《书》、《易》、《春秋》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当成做人的标准。这一切对后期的封建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苏轼称赞韩愈为:“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可见其对后世影响之大。

《师说》是韩愈关于教育方面的一篇论文,大概写于贞元十八年(802)。当时正值唐朝的中期,封建文化思想有了新发展,以复兴儒学为内容和采用散体文为形式的古文运动达到了高潮。当时的教育,需要强调求师问道的重要,矫正轻视教师的风气。韩愈在《师说》中阐述,人要学习必定需要有老师。教师的基本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三者之间,道是师的灵魂,业是运载道的工具,师是道的传播者和业的解惑者。这种师、道、业、惑的见解是有独到之处的。韩愈认为,师生之间应该以师为中心,以道和业为准绳,谁在道和业上有疑难,谁就应该从师而学,谁先懂得道和业,谁就可以为人师。这种师道思想,大大降低了封建师道的尊严性和权威性,强调能者为师,打破了中国历史上自汉以来的师法、家法的保守壁垒,是师道思想的一大进步和新的发展。

除了《师说》以外,韩愈在教育问题上的著名论文还有《进学解》、《子产不毁乡校颂》、《潮州请置乡校牒》等。唐朝以后的教育家,用《续师说》、《广师说》等为题,纷纷发表对师道的见解,都受到了《师说》的发和影响。

声明:本文搜集自网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推荐
  • 野史解密
  • 民间故事
  • 幽默故事
  • 童话故事
  • 历史故事
推荐阅读
甘罗:秦国的神童使臣
甘罗:秦国的神童使臣
甘罗,秦国下蔡人,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
双头鸡不叫说明有灾难?双头鸡是什么?
双头鸡不叫说明有灾难?双头鸡是什么?
这是一关于双头鸡的故事,据说与王莽篡位有关,一起来看看……双头鸡汉武帝太初二年,大月氏国给汉武帝造贡上一只长着两个头、四只脚、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汉文帝嬖幸邓通之谜
“文景之治”是可与“贞观之治”媲美的太平盛世,然而,对“文景之治”起了很大作用的汉文帝也避免不了和其他皇帝一样的缺点:宠幸小人
晋穆侯为何讨厌他刚出世的儿子,还给取名叫“记仇”?
晋穆侯为何讨厌他刚出世的儿子,还给取名叫“记仇”?
周宣王死后,太子姬宫湦(sheng)继位,这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周幽王。从这一刻起,周王朝开始进入了多事之秋,一场又一场的好戏即将开演。
苏秦合纵
苏秦合纵
苏秦,东周洛阳人,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他出身农家,素有大志,到东方的齐国去求学,拜在鬼谷先生的门下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他学有所
赌书泼茶
赌书泼茶
赌书泼茶,典出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指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俩都喜好读书藏书,李清照的记忆力又强,所以每次饭后一起烹茶的时候,就